齐白石的大师之路:不啻“衰年变法”
2016-12-30 21:21:45
  • 0
  • 1
  • 8
  • 0
      

    2016年7月一个酷暑当头的下午,再访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对这位艺术家的人生与艺术又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白石先生是湘潭人,纪念馆位于雨湖区大湖路群众艺术馆旁边,另一边就是一体规划建设的白石广场和白石公园。这位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名声显赫妇孺皆知的艺术家,之所以名气那么大,原因有二:其一,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去世的1957年,他的艺术生涯及获得的荣誉达到了空前的顶峰。革命成功后,这位老人生活在一种空前快乐幸福的创作时期,而国家领导人对他礼遇有加,白石获人民政府颁授“杰出人民艺术家”称号,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世界和平大会更授予他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奖金。而他其实是一个真正草根出身的画家。其次,亿万中国人都知道齐白石很擅长画虾。我少年懂事时记得的就是是第二点。

      

      齐白石纪念馆是一座江南风格的两层建筑。走到大门口,只需要用身份证免费领取门票即可入内参观。时间正是工作日,参观的人寥寥无几。正好让我可以静静地慢慢观赏。整个展馆以白石先生生平及其艺术追求为主线,通过陈列齐白石重点的绘画作品(多为复制品或印刷品)、印章、木雕、书法、诗文手稿及他人涉及白石先生的绘画作品等。同时还展出白石老人用过的木匠工具、文房四宝、阅读过的书籍等物品,参观者可以真切地感受这位艺术大师亲切的人间气息。整个展览通过作品图文及实物等展示白石先生的艺术追求、命途人生变化转折的轨迹,丝丝入扣,形象生动。整个展览到新中国建政时达到高潮,犹如交响乐之澎湃乐章。白石老人为民族解放、国家新生而欣喜,因艺术逢春而幸福,《祖国万岁》之名作,盛开的花朵便是老人这种欣喜幸福激情的写照。

       展览引用了西班牙诗人阿尔贝蒂《向齐白石致敬》一诗收束其生平介绍,了解白石先生生平后,这首诗歌更具有令人动容的感染力:“我向您致敬,画家/出神入化的老人/色彩的大师。/我吻你那象牙之手,它像一朵鲜花,/又使得这么多鲜花为绘画而齐放。/有了你,所有的白纸都出现了光彩夺目的花园,/有了你,到处都发出了中国画墨汁潺潺细流的水声,/水清得看见鱼,谁上长满芦苇。/有了你,玫瑰花就呼吸得更畅快,/飞翔得更活跃,蝴蝶翩翩飞舞得更加优美,/水果生长得更加甘甜。/画家,春光在你身上,并不是徒劳地重复了它一百次的歌唱....../画家,你的绘画是登峰造极的花园/,愿你再这个花园里跟你的人民一起梦想,你的人民正在和平当中成长......”

      浏览白石先生生平事迹,观画而知意,睹物思其人,赏画而会其神。细细品味,这一个人便活在心中和眼前矣!试述其一二。齐白石先生于草根于起于民间,他对艺术的追求堪称励志之典范,今天的心灵鸡汤万难敌其一哉!白石先生并无科举功名,自幼仅从外祖父识字读书,十四岁拜师学习木工,成为了一个木匠,又以《芥子园》自习绘画。如果仅止于此,他也许最多就是个乡村名匠。但是他对绘画的兴趣似乎远大于木活,继而又拜师学习肖像绘画,更与人结社,吟诗写字作画篆刻。至此,完成了由民间工匠向画家的蜕变。这又仅仅是白石老人艺术生涯三级跳跃之第一跳而已。他并不满足于此,不断的追求表现了齐白石对诗画篆刻艺术的执着精神。一是行万里路,“五出五归”使他广增见识,结交天下名家和同好。其中陈师曾、姚茫父、陈半丁等人对他影响甚大。二是向古人学习。1902年赴西安任教,结识樊樊山先生,得览八大山人、金农等名家作品真迹。在游历梧州广州之后到钦州教画,结识郭葆生先生,又得以赏读徐渭、八大山人等诸名家大作藏品。这是他的画风走上写意道路的重要契机和原因,也为他后来“变法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出五归”之后,白石先生回乡修“寄萍堂”,山居八年,潜心研究,完成了他艺术生涯的第二跳,在山水花鸟草木画方面,形成了笔画简洁工意结合的风格。

       白石先生1919年与胡宝珠女士结婚后定居北京,“五出五归”和“山居八年”使他感觉自己可以前往北京——当时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孰料他却在这遇到了艺术创作的瓶颈和挑战,生存的压力骤然增大。在京城,他的画竟然无人赏识问津,过去对名家的学习变成了因袭,自己形成的所谓风格成了桎梏,在艺术上他陷入了困境。但是他并未退缩,也不束手就擒,更没有去媚俗而求存图财。齐白石在陈师曾等朋友的鼓励下,破釜沉舟般实行“衰年变法”,花甲六旬之年而求变革创新,实现了他艺术生涯上的第三次的突破和飞跃,成为了一代宗师和大家。

      但是后人只是知道齐白石衰年变法之成功辉煌,却不知道他十年面壁扫除凡格,自立门户的艰辛。最初“懂得我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然陈师曾又早在白石先生变法图新数年之后的1923年就已辞世。画坛的保守派骂他是“不登大雅之堂”、“俗气熏人”、“野狐之禅”等等。当年齐白石追求形似而束于拘谨,后又师八大山人之冷逸,却又了无创意,其画作在京城无人问津,仅能以低于一般画家一半的价格售出。陈师曾先生在1917年就鼓励他“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于是白石先生痛下决心:“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事也。“这又颇有破釜沉舟之勇气。天才的潜力加执着追求的意志,大胆探索的心力,再加伯乐朋友的鼓励襄助以及外部市场的适时认可反馈等综合多种因素,造就了齐白石的成功。所以在我看来,齐白石的大师之道,绝对不啻凡人简单所言之“衰年变法”。

       其一是找回“自我”与“真我”。我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窃以为,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白石先生在艺术创作中,找回了“自我”,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表现了这个“真我”。从白石先生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半个“文人”,半个“农民”和一个“孩子”。所以他的作品既有文人之雅,又有农民的质朴,更充满儿童的生趣和天真!白石先生的作品便是这样的一种真善美的集合体和化身。

      其二,人格与艺品。从画家的思想人格到艺术追求上的艺品,也能看到他的艺术的成功是站得住脚的。他幼而有家学,少而事匠活为生,后攻绘画,并诗文金石。他就是个靠绘画谋稻粱的人,却又不为稻粱谋而绘画。他始终在艺术上的不懈追求,一方面是心无旁骛地追求艺术上的超越,超越流俗、超越古人、超越自我,此其艺品也!另一面则是从不忘忠诚正直为人,绝不为名利而摧眉折腰。1903年,白石到西安任教后又到了北京,曾经有友人夏午诒拟向慈禧太后推荐齐白石任内廷供奉,白石专注于艺术而坚辞之。他曾画不倒翁和题写“看你横行到几时”的螃蟹,讽刺腐败官僚,又画群丑图讽刺侵略者。1937年,北平沦陷,齐白石闭门谢客,在门上贴出这样的告示:“画不卖于官家,窃恐不祥,告白: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用代表人可也,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白石启。”此外他还谢绝北平伪政府任何公开活动及任伪公职的邀请。甚至他还拒绝用伪政府的专配煤取暖。

      其三市场的因素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齐白石名声大振,其实始于1921年的日本,那一年,得陈师曾的帮助,白石名震东瀛,他自述“二尺的纸,卖到250元银币......从此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陈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对朋友的恩情是记在心里,挂在嘴上,公诸于众。那些一朝得意便猖狂的人,甚至国土沦陷时出卖民族尊严国家利益的人,比之则云泥之别矣!

 

      新中国成立,白石先生感觉老而逢春,他与“人民的官家”领导人互相尊重。1950年白石把1937年的篆联,1941年的鹰隼图赠于毛泽东主席,联曰:”海为龟世界,云是鹤家乡”。表达的是白石老人自己艺术上的追求和态度,同时又对国家和民族的新生充满了希望和祝福的情怀。95高龄时欣逢国庆六周年,齐白石又绘画花开茁壮的万年青,题名《祖国万岁》,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深情。这个老人的艺术洋溢欢乐、谐趣、健康,充满正直、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前后对照,爱憎分明。白石先生的一生说明,一个艺术大家,除了艺术上的创新造诣,应该是一个大写的正直的人,同时透过艺术创作表现真我,传达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关爱,方能成就伟大的艺术。

                                                                            2016年7月写于湘潭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